检验信息管理 1. 拓宽检验信息系统的管理范围,进一步简化工序 如果说 自动分析仪器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实验,使分析工作实现了自动化;现有的检验信息系统使分析后的数据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化,提高了工作效率,这些环节包括医生填写化验单,护士抽血,实验室对标本的重新分组编号,病人资料的录入,甚至分析仪器读取实验项目等。 2. 实验室的 “ 无纸化 ” “无纸化” 一方面减轻了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的工作,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实验室污染分析报告的机会,对防止院内感染有意义。这种 “无纸化”
是通过条形码来实现的。 3.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 - 条形码的引入 比如:在抽血室,护士根据工作站调出的内容打出条形码贴在抽血试管上,检验申请单不再随标本进入实验室。实验室通过读取条码调用病人资料和所申请的检验项目。最终的实验结果也不在实验室打印出来,而是通过网络传送回服务器供医生查询。这就是所谓实验室
“ 无纸化 ” 的过程。除了前述防止院内感染的意义外, “ 无纸化 ” 还大大简化了工作流程,引起工作模式的改变。 4. 实验室工作模式的改变 ① 分析前,实验室接到裹着检验申请单的标本后,将申请单与试管分开,重新分组,用记号笔在申请单和试管上分别编号。检验申请单送录入人员进行病人资料录入,再传给分析仪器操作人员输入待测项目。这个过程在小型医院可能并不烦琐,但是在中大型医院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。在新模式下,这个过程得以大大简化,标本只要在 条形码读取装置上过一下,病人资料及待测项目已从网络上调入,分别送入检验服务器和自动分析仪器。 ② 分析后,在原有模式下,分析仪将分析数据传至服务器,实验室工作人员再将结果打印成一张张的检验报告,工人将这些报告送到各临床科室。在新模式下,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站上审核完报告,实行电子签名,医生终端上即可查询到结果。尽量减少以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实现信息转移,减少在接收检验要求、报告结果和保存记录等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人为误差,为检验结果查询提供更有效的方法,节省了生成管理信息所需的索引时间和精力。
|